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患病率高达34%,几乎所有家长都忽略了这种病

果壳病人 2023-12-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i鼻专线 Author 关爱鼻窦炎患者的



七年前的那个春节,我学会了作为母亲,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日常的快乐和烦恼,还有扰人心弦的风暴。


鼻音和呼噜声

敲响不寻常的警钟



2016年春节,我带着三岁的儿子回到父母家过年。家里充满了节日气氛,我的儿子刚到家就成了宠儿,每个角落都回荡着他欢快的笑声。但在这温暖的氛围中,我却为儿子的一些异常倍感担忧——从几个月前起,他的呼噜声逐渐变大,刚入睡的十几分钟还经常会被憋醒,哭两声再继续睡去。而且渐渐地,呼噜声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他姥爷的呼噜声。


父母对此感到十分担忧,建议我带孩子去医院看看。但他20天前才得过感冒,于是我说:“应该只是感冒鼻塞导致的,等感冒完全好了就没事了。”但父母还是放心不下,问我孩子还有没有其他不太寻常的表现。


我脑中闪过了一件早已习以为常的事——孩子说话时鼻音一直很重,给人一种吐字不清的感觉,我这个妈妈总要充当翻译。而且就在回老家的路上,还刚刚上演过这出戏码。当时在火车上遇到了跟儿子同龄的小朋友,两个孩子准备互相秀一下才艺。儿子唱了一首《蜗牛与黄鹂鸟》,我原本满心期待地等待观众的夸赞,然而大家却疑惑地问道:“小朋友,你唱的是什么歌呀?”由于平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我甚至一时没反应过来有什么不对劲。


在与全家人商量后,我们还是联系了一位医生亲戚,多打听打听总没有坏处。


“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医生说道。


陌生的单词从天而降,我的心瞬间沉了下来。难道不是感冒没好利索吗?腺样体肥大……这个病以前从没听说过啊!


事不宜迟,我们一家人决定立刻带孩子去县医院检查。经过鼻内镜和听力检查,儿子最终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堵塞达4/5,听力也有轻微下降。医生的建议治疗方案是尽快做手术。


我心中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医生告诉我,腺样体肥大是小儿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也是常见的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原因之一。研究显示,腺样体肥大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高达34.5%[1]但遗憾的是,知道这个病的家长并不多,很多孩子都被耽误了治疗,我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明明孩子早就表现出了症状,但我却一直没有反应过来这背后有什么问题。


手术前的儿子丨作者供图


腺样体肥大不仅会引起鼻塞、睡觉打鼾、张口呼吸、颌面发育畸形等问题,还可能引发邻近耳、鼻器官的炎症,导致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下降。其中,比较常见的症状“口呼吸” 可能导致口腔干燥,进而增加蛀牙和牙周疾病的风险;而所谓的颌面发育畸形指的是由于长期的张口呼吸导致颌面骨发育异常,出现上颌骨增长、颚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前凸等表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腺样体面容”。


除了对孩子身体健康的担忧外,作为家长,一直以来我都担心我帮他“充当翻译”会不会影响他的自尊心,也怕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别的小朋友会欺负、排挤他。


带着这些问题,我立刻联系了远在他乡的丈夫,经过一番视频通话讨论,我们做出决定:让孩子尽快在老家住院进行手术。


手术前夜:担忧、决断与等待


清晨,医院的走廊里飘荡着消毒水的味道,我带着儿子快马加鞭地完成了所有术前检查。


医生还特别提到了复发的可能性:“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都会导致呼吸不通畅,引起打鼾。如果单独切除腺样体,可能效果欠佳,有需要二次手术切除扁桃体的风险,所以切除腺样体的同时可以考虑一起切除扁桃体。”


腺样体切除术的难度并不大,仪器直接从口腔进入,因此不会在皮肤留下任何切口。如果仅切除腺样体,术后恢复会比较快,出血的风险也相对较小;但如果一同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的风险就更大些。


经过一番考量,我认为还是暂且留下扁桃体,因为扁桃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这次只切除腺样体。


由于术前要禁饮食,从前一天晚上6点到当天上午11点,手术前的17个小时,儿子一直没吃没喝。三岁的他的小嘴干裂,眼巴巴地看着我说想喝水。但哪怕面对身体上的不适,他依然很安静,不吵不闹。这可能是整个过程中我唯一的一丝欣慰。


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我还主动到隔壁病房向同样病症的小朋友妈妈了解手术情况。她说孩子吃了半年药,病情也不见好就来手术了。而他们隔壁床已经做完手术的小男孩,切除腺样体和扁桃体后,从手术室出来就开始吐血沫子,折腾了一晚上,一直喊疼。


虽然知道自家儿子不切除扁桃体,痛苦会相对小些,但签下手术知情同意书时我还是下了很大一番决心。我突然想起多年前自己剖宫产的时候,那时的我似乎都没有现在这么担忧和恐惧。


但都说“消除紧张最有效的方法,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更紧张”。的确,儿子被送进手术室后,我母亲脸色煞白,生怕外孙出意外。看到她这么紧张,我反而冷静了下来,不停地安慰周围的人。也有可能我只不过是在试图安慰自己,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


手术后的转变:从忧虑到康复


手术仅用半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由于是在全麻下进行的,儿子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处于睡眠状态,不会感到疼痛,之后只要等待我的小家伙从麻醉中醒来就行了。当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我们一群大人立刻围上去,小心翼翼地送他回到了病房。


小家伙显得有些烦躁,挣扎着想拔掉监护仪。另外,医生交代术后六小时内不能枕枕头,但他哭喊着不干。明明是在寒冷的冬天,孩子的一通折腾愣是把大家整出了一身汗。


但让我松了一口气的是,术后他的情况非常好,既没有发烧也没有什么痛苦,更没有像我之前听说的那个小男孩一样出现吐血沫的情况。


手术后的儿子丨作者供图


手术效果立竿见影。当晚他的呼噜声就明显减轻了许多,持续观察发现呼噜声完全消失了。同时我们也发现孩子的睡眠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没有再出现入睡后惊醒和哭闹。第二天听他讲话,还发现他的鼻音减轻了很多,说话口齿也变得清楚了,整体精神状态也不错,甚至独自干掉了一大碗馄饨。


“既然孩子恢复得这么快,今天就办出院吧!”医生也对手术情况很满意。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生活总是充满“惊喜”。我的二宝——古灵精怪的小女儿——也出现了跟哥哥一样的症状。


女儿和儿子丨作者供图


比哥哥用时还短

两小时就出院回家的妹妹


2017年1月,小女儿出生,我们原本的三口之家顺利升级为“四口之家”。但在她将近两岁的那个冬天,她也开始展现出了那些曾困扰我们全家的症状:感冒后会打呼噜,有时还会张口呼吸。并且每次感冒后,症状都在加重。


2019年初春,似乎有一点腺样体面容丨作者供图


有了哥哥的经验,我们迅速预约了耳鼻喉科,但由于她还太小,无法配合做鼻内镜检查,所以无法确定问题是否是腺样体肥大。医生建议我们先用药物和洗鼻来治疗,看看效果如何。


我看着妹妹坚持用药,但症状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每次用药和洗鼻后确实有所缓解,但只要有一点点流鼻涕,就会让症状重现。冬去春来,我们就在这种反反复复中度过了几个月。看着她小小年纪就要每天用药,我的心里满是无奈。


到了2019年的冬天,我不得不面对一个选择:是继续用药,还是采取更果断的手术治疗?这次可不像哥哥生病时那样手足无措了!我拿出当年写硕士论文时的干劲,开始深入研究,查阅大量的专业医学文献。综合临床案例、治疗方案和对照组数据,最终我决定让她接受手术。


张口呼吸的女儿丨作者供图


我预约了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检查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测:妹妹确实患有腺样体肥大,堵塞严重。医生也同意进行手术。


2020年1月9日,我们一大早就到了医院。娃9点多钟被抱进手术室,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医生就拿了一坨粉红色的肉给我们看。


“这就是切除掉的腺样体。”医生说道。这可比我想象中的大不少。


又过了大概20分钟,娃被推出来,由于还处于麻醉状态,她一动不动地仰躺在手术床上。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这一刻和她刚从新生儿病房出来时太像了,不哭不闹,安静得让人心疼。


与哥哥那次不同的是,由于住院病房紧张,需要排队,因此妹妹是在门诊进行的手术。两个小时后,我们一家三口就手牵手愉快地回家了,一颗药都没吃。


相信科学,粉碎网络谣言


在上网“做功课”的过程中,我看到过一些十分夸张的言论:“做了腺样体手术,会后悔一辈子,这都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干的!”“图一时痛快,坑了孩子一辈子”“手术后孩子会免疫力下降、体质差,这都是你造成的”等等。


但如今,距离哥哥做手术已经过去了七年,他早已成长为一个阳光帅气的五年级小学生。妹妹也依旧活泼可爱,每天精神满满。


女儿现在的样子丨作者供图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信了科学的力量。面对网络上的种种谣言和误导信息,我选择询问专业的医学意见、查找详实的医学研究。我想,在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时,身为家长,有责任作出最佳的决策,打破那些无根据的恐惧和怀疑。


就我的经验,我认为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和健康状况保持敏感和警觉。孩子的睡眠质量,例如是否会持续打呼噜或在夜间醒来,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孩子的呼吸模式,尤其是在活动时,是否有呼吸困难或者频繁的口呼吸,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另外,小孩子可能不懂得直接表达自己的不适,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行为和习惯中观察到隐藏的健康问题。比如孩子是否经常抱怨头痛,或者学习和注意力是否有所下降。这些都可能是潜在健康问题的信号。


我会时不时地跟身边的妈妈友们交流育儿经验,并分享自家娃患腺样体肥大时的症状和治疗过程。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会建议他们立刻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最后,对于那些在这段旅程中帮助我们的人——支持我们的家人,远道而来的亲戚,还有那些专业而充满爱心的医生们,特别是那位提醒我们去医院检查的医生亲戚——


我们也想对你们说声“谢谢”。


参考文献

[1] Geiger, Z. (2023, May 1). Adenoid hypertrophy. StatPearls- NCBI Bookshelf.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6984/



医生点评

程晓雪|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过去,人们对“腺样体肥大”这个疾病名称比较陌生,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鼻塞等症状时意识不到问题,以为是普通的感冒鼻塞,以致孩子长出腺样体面容(面部扁长、上唇短、牙齿排列不齐等),成年后很难进一步修正,悔之晚矣。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从网上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使腺样体肥大不再是生僻的医学术语了。


腺样体位于鼻咽与咽后壁交界处,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免疫功能,也是人体的一道重要屏障。

腺样体肥大及腺样体面容丨腾讯医典


正常情况下,腺样体2岁开始发育,10岁之后逐渐萎缩。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反复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腺样体过度增大,在6岁左右达到最大,并引起相应的病理症状,称为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耳鼻喉科常见病,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表现为打鼾及憋醒)、鼻塞、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生长迟缓和颅面异常(腺样体面容)等。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到医院检查来明确诊断和严重程度。


本文作者的儿子说话鼻音重,导致听起来“说话不清楚”,就是鼻塞引起的。肥大的腺样体会导致鼻腔通气变差,引发鼻窦炎,分泌物淤积,加重鼻塞。


文中的宝宝还有听力下降,这是因为咽鼓管咽口被肥大的腺样体堵塞,以及鼻窦炎刺激作用,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中耳炎,孩子会出现耳闷、耳鸣等不适,并影响听力。因此儿童检查腺样体肥大同时会进行听力相关检查。


除此之外,腺样体肥大常常伴随扁桃体肥大,它们同属于淋巴系统的一部分,所以现在也有一个常见的诊断,叫做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孩子因为相关症状来就诊时,通常会检查这两部分。


若腺样体肥大,堵塞鼻咽部不到1/2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先保守治疗比如喷鼻以及口服用药观察,若用药几个月,病情仍不缓解,则建议手术治疗。若腺样体堵塞达2/3以上,建议直接手术切除腺样体。


同时伴有扁桃体肥大II度及以上时,如果患儿睡眠打鼾较严重,无论是否经常发炎,一般都建议手术切除;也可以暂时留下扁桃体,日后影响生活时再考虑二次切除。文中的两位宝宝在没有切除扁桃体的情况下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手术结果,可能是扁桃体肥大不严重的缘故。


腺样体切除术难度不大,通常在鼻内镜下进行,若仅切除腺样体,则术后恢复快,出血风险相对小,对症治疗几天、注意软质饮食即可;若同时切除扁桃体,则术后出血风险相对较大,需要注意避免剧烈咳嗽以及初期流质软食。比如文中隔壁床小男孩将腺样体和扁桃体一起切除后出血较多,而作者的宝宝则要轻一些。

腺样体切除术过程丨腾讯医典


作者在就诊过程中及积极寻找相关资料了解孩子病情,以及在孩子诊疗过程中,始终积极面对疾病的态度,值得各位家长借鉴。


10岁以前是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家长有细致的观察力、关注孩子一举一动的变化,尽可能把疾病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保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Angela

编辑:八云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